匡時暢懷夜場,一向被眾愛好書法的藏家所關注,不僅作品精彩,在學術上也保持一定的高度。繼17年“碑學五大家”專場之后,2018春拍,特別推出了“近代碑學流派”專場,含近代碑學大家十一人,書法作品59件。專場中馬一浮書贈毛澤東周恩來對聯,多見于各類書刊記載,此次真跡呈現,甚可慶幸。吳昌碩的《篆書十一言聯》是小字長聯,字小氣勢大。徐悲鴻的《致周揚信札》極為有趣,揭示了一段美術軼事?!焙胍恍竿鶃砗E專題”見證了二人的情誼。此外還有于右任、謝無量等名家精品,內容豐富,書法精彩。
康有為
康有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著有《廣藝舟雙楫》,是中國書法史上僅次于唐孫過庭《書譜》的第二名著。其理論影響了近、現、當代。弟子中有梁啟超、劉海粟、徐悲鴻、蕭嫻等。
康有為的書法無論是臨什么帖都是表現自己。所謂自己就是“欲兼諸美”理想和態度??涤袨檎f:“千年來無人能集北碑南帖之成者,況兼篆隸鐘鼎哉!吾不自量,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漢隸、陶鐘鼎,合一爐而冶之?!彼砟陼浉首髌痢短烨嗍野茁摗奉}記中有:“自宋后千年皆帖學,至近百年始講北碑,然張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鄧完白寫南碑、漢隸而無帖,包慎伯全南帖而無碑。千年以來,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況兼漢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謬欲兼之”。這就造成了康圣人“臨碑旬月,遍臨百碑”。
康有為早年從師朱九江,對篆隸是有過深入的學習。25歲入京后購漢、魏、六朝、唐、宋碑版數百本,每日臨習,下筆遠俗。最得力于《石門銘》、《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圓筆魏碑書法。他書法非常有特點:逆峰蓄勢,澀筆遲進,長槍大戟,回環盤迂,絞曲圓轉,鋪送推拉。線條老辣雄渾,結構縱橫奇宕,連帶沉穆舒靜。被譽為“南海體”。自詡其書:“奇態異變,雜沓筆端,操之極熟,當有境界”。
康有為心性通達,行事亦真,書之小道,一揮即就。粗看不計工拙,實則用筆精到。丁文雋在《書法精論》說的最為準確:“康書純以神行,不斤斤計較點畫筆墨,乃其獨到之處,一般書家難以語此”。這個難語其實就是康有為書法中以圓為陽的精神內涵。
康有為作品
LOT 1602
康有為 行書“金膏水碧”
紙本鏡心
備注:江天鐸上款。江天鐸(1880-1940),字競庵,一字靳盦。廣州花城人。早年就讀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后歷任國會眾議院議員兼徐世昌總統的法律顧問、農商部次長、水利局總裁、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副委員長、北京民國大學校長、內務部次長等。工書法、詩文,收藏古籍、書畫頗多。
39×121 cm
RMB: 200,000-250,000
LOT 1603
康有為 行書七言詩
紙本立軸 1899年作
149×82 cm
RMB: 300,000-400,000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更多→
LOT 1607
康有為 致康同薇、康同璧家書冊
紙本鏡心
說明:
1、此冊共計信札十二通十六紙,皆康有為家書,除一札致“子節”者,余皆書付其女康同薇、康同璧。
2、康有為一生共有十二個子女,六人早夭,真正長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張夫人所生二女同薇和同璧乃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直接參與戊戌變法,后者在變法失敗后曾代表父親赴歐美演講。兩人皆為當時的女界名流。
3、康有為另有養子康同荷,此叢札中有“荷母子想安好”等語,蓋指此子。
4、此套叢札據信文內容可推知為康有為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在外時之家書,家庭開支,親友安排,真情流露,而雖稱家書,然瑣事國事,皆有提及。如其中一信言及“聯軍近河南行在”,當指庚子年八國聯軍之事,又有一信明確標明時間辛丑正月。
5、當時康有為家眷似在香港澳門間。按庚子辛丑時,康同薇是其父在香港的全權代表。
備注:附信封六枚,《萬國礦務考》一冊。
尺寸不一
RMB: 1,000,000-1,200,000
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梁氏于政治上的影響掩蓋了他的書法成就。
梁啟超學書凡經數變,早年有深厚的顏體、歐體功夫,寫得一手秀雅的歐體楷書,后受乃師康有為影響,繼康氏之后,扛起碑學復興的大旗,于兩漢分書、六朝真書、唐人楷法皆造詣精湛,并能將此諸種體勢與用筆融會貫通,形成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內涵的新的真書體。梁啟超的真書,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楷書絕非同體。梁氏真書,筑基于歐體,于歐體上融入北朝碑書筆法,但這不是簡單的融合與拼湊,而是數十年積淀而成的創變之功,梁啟超早年有扎實的館閣之功,又長年浸淫于漢魏六朝碑版的收藏、研究與題跋,日日臨摹而未殆。另外,梁啟超還在碑書之外研習南朝書法,故其書能于碑的雄強之外別有溫婉俊雅的文人韻致,形成了民國時獨具一格的真書體。梁啟超書法多真書及行楷,但梁啟超真書力求變化之勢,其書法之變,重在內蘊,體現在微妙的點畫變化之中,如其真書橫畫中的起筆和收筆,捺畫中末筆的翹筆,這些變化從表面看,似乎很細微,整個字看似呆板、僵硬、規矩,但實則蘊毫芒于萬變之中,未可輕視也。事實上,梁啟超的行楷書及行草書,也多夾雜有真書筆意,起筆多側鋒取勢,運筆多鋪毫,末筆多波碟,其起筆、收筆多尖利方峻之筆,如劍戟斫陣,威猛雄健,真力彌漫,然整體又溫婉俊雅。梁氏真書多直筆法,然直中又用曲,故筆筆皆直,筆筆皆曲,一筆之中,一波三折,極盡變化之能事。
梁啟超作品
LOT 1608
梁啟超 行書蝶戀花
紙本立軸 1925年作
出版:《憨齋珍藏書法集》P37,嶺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展覽:“憨齋珍藏書法”展,2007年3月,廣東汕頭。
備注:吳南生舊藏。
131×65 cm
RMB: 400,000-500,000
袁克文
袁克文,字豹岑,號寒云,河南項城人,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克文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生活放浪不羈,觸怒其父,逃往上海。1931年病逝于天津。葬于楊村,方地山為其撰寫碑文:才華橫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生于權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圍為其藝術的成長造就了難得的條件,而他天生聰穎,勤奮好學,藝術天賦很高,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詩詞書畫藝術基礎,18歲時書法已臻成熟。袁克文主張書法要從篆書練起,他的書如畫意,留白亦十分巧妙,求根溯源的意味很濃,頗有學者的風范。他的篆法取法于鐘鼎文字,楷法從顏體入手,不但真、草、隸、篆四種字體均能書寫,而且出手不俗,深得書法真諦。他的四體屏書法,楷書圓潤柔情的捺腳,寫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腳,連筆圓轉的草書,變成了寬博涌動的圖畫,隸書之柔性美,在他的筆下變成了“折金釵”型的剛性美,篆書更是金石之圓勁蒼樸。寧丑不媚,寧拙不巧是其書法的原則,也是他處世風格的體現。
袁克文作品
LOT 1610
袁克文 行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130×33 cm×2
RMB: 400,000-600,000
徐悲鴻
徐悲鴻以畫名于世,其在近現代美術教育中所做出的貢獻更為世人稱道,而相對于他的繪畫與其在美術教育史上的地位,其書法甚少被當今學者所重視,文獻亦是不多。從零星書籍記載與其書法造詣中可知,徐悲鴻所研習歷代書法作品中以魏碑最得精髓。
徐悲鴻《自述》中記載:早年在康有為門下學習書法,曾數遍臨習過《經石峪金剛經》、《爨龍顏》、《張猛龍》、《石門銘》等碑拓。徐悲鴻的許多書學思想即來自康有為,如對魏碑的大力推崇,康有為曾評價《張猛龍碑》:“后世稱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杰出,諸體并立。然自吾觀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講結構,然向背往來伸縮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楊翚》、《賈思伯》、《張猛龍》也!其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于整齊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內,皆極精采。作字工夫,斯為第一,可謂人巧極而天工錯矣?!毙毂櫼嘣浴氨北肿?,吾人能得其美”即是最好的佐證。而事實上他也是這一理論的實踐者,徐悲鴻書字不加修飾,寧拙而不媚,寧支離而不輕滑,結體稚拙率真,文字不暇修飾,以此可見他受魏晉碑學影響之大。
徐悲鴻作品
LOT 1611
徐悲鴻 致周揚信札一通
紙本鏡心 1953年作
28×187 cm
RMB: 2,000,000-3,000,000
LOT 1612
徐悲鴻 行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備注:
1.上款人杜維屏,杜月笙之子。早年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國后投身金融業。其父杜月笙為中華書局的出資人及董事之一。徐悲鴻同中華書局有著長遠的淵源和深厚的友誼,多部畫冊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人稱“中華書局之友”,因此與杜家相交甚篤。
2.上款人家屬友情提供。
132.5×32.5 cm×2
RMB: 600,000-800,000
吳昌碩
吳昌碩卓爾不凡的藝術才華,不僅超越前人,也不朽于后世。他的書法四體皆工,書作節奏感、韻律感極強??瑫鴱念仌胧?,后學鐘繇,自稱“學鐘太傅三十年”,他八十高齡尚能為人一筆不茍地書寫小楷扇面。行草則初學王鐸,后習黃庭堅、米芾,宕逸渾脫、樸拙險絕。隸書對《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西狹頌》特別是對《漢祀三公山碑》致力最深,又取《裴岑紀功碑》、《武梁祠畫像題紀》等結體、筆勢參入己意,形成自己結體寬博,韻味醇厚的面目。吳昌碩篆書成就最高,早年取法鄧石如、楊沂孫及各類金石文字,中年后苦攻石鼓文,用筆遒勁,充分把握運筆的過程,整體呈現左低右高的梯形斜勢,使字更顯得氣度宏放、疏朗開闊、生動別致。
吳昌碩作品
LOT 1614
吳昌碩 篆書“懷德惟明”
綾本鏡心
出版:《吳昌碩全集·書法卷一》P263,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
38.5×120 cm
RMB: 1,200,000-1,500,000
LOT 1615
吳昌碩 節臨邋碣字
紙本鏡心 1919年作
出版:《墨緣-古今水墨秀作圖覽》P39,天六書房出版,平成25年。
36.5×146.5 cm
RMB: 300,000-500,000
弘一法師
李叔同早慧,自幼就受到良好的經史子集傳統教育,少年時他的書法就已聞名津沽。他跟隨天津常云莊先生、趙幼梅先生學習《說文解字》、《石鼓文》等篆書和篆刻,以及歷代書法,尤以當時盛行北魏書法為主。從李叔同早期的書法墨跡來看,筆力堅實,結構嚴謹,主要臨習有《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及秦漢篆隸中的《石鼓文》、《張遷碑》、《天發神讖碑》、《谷朗碑》等。這個時期他的思想和書法也受到了康有為“變法維新”、“尊魏卑唐”的影響,甚至曾自刻“南??稻俏釒煛币挥?,以明心志。他還受到了當時其他一些人的影響,如陶淵明45代孫,書寫“光緒通寶”銀元的清末著名書法家陶浚宣。
弘一法師作品
LOT 1618
弘一 行書“大德堂”
紙本鏡心
出版:《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42-43頁,2014年10月。
備注:此件與《百年遺墨》專場Lot967于右任作品為同一上款。
20.5×52.5 cm
RMB: 1,200,000-1,500,000
LOT 1620
弘一 魏碑《道德經》
紙本鏡心 1915年作
出版:
1.《20世紀名家書法》封底。線裝書局,2010年。
2.《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12-13頁,2014年10月。說明:弘一法師晚年作品較多,早期魏碑楷書存世較少,且大多以對聯為主,此作以橫幅格式出現,本已珍稀,最重要的是,在弘一的早期作品中,其篇幅之大,無出其右。
64×134 cm
RMB: 3,000,000-4,000,000
LOT 1621
弘一 楷書“南無阿彌陀佛”
紙本立軸
出版:
1.《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15頁,2014年10月。
2.《20世紀書法四大家》,國家郵政總局出版,2012年。
說明:此作是弘一法師45歲所書,弘一在這個年歲的存世作品僅見三件,此是其中
之一。目前所知,弘一在45歲的作品,鈐印于本作的三個印鑒同時使用。
63×32 cm
RMB: 600,000-800,000
LOT 1625
弘一 楷書四言聯
紙本立軸
出版:
1.《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24頁,2014年10月。
2.《20世紀名家書法》P26。線裝書局,2010年。
3.《20世紀書法四大家》,國家郵政總局出版,2012年。
56×16.5 cm×2
RMB: 300,000-400,000
馬一浮
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圣”,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原教授。于古代哲學